EN
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18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9-06-24

6月18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召开《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这是电规总院连续第三年发布年度电力发展报告。

《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18》


《报告》分十个篇章,从发展环境、需求分析、电源发展、电网发展、供需形势、电力技术、电力经济、电力改革、政策解读、行业热点等多个方面对2018年我国电力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梳理、综合归纳。


《报告》全面总结了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重点针对行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认真研判了未来几年我国电力发展的方向,对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五个新趋势进行了分析解读。

本次《报告》的发布,是电规总院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加快实现“能源智囊 国家智库”战略愿景的重要标志。未来,电规总院将进一步加强与电力领域各界的交流与合作,携手努力推动中国电力工业健康发展。

报告核心观点
请往下看01

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电力消费增长注入新动能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制造业强国的发展目标决定了我国二产用电仍将维持刚性增长;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带动三产用电持续快速增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将推动我国居民生活用电稳步增长。


此外,在能源转型方面,电动汽车、清洁取暖、港口岸电、农村用能升级等电能替代途径也将是未来用电增长的新动能。预计203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35% 左右,全社会用电量约12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约8500千瓦时。

02

新能源发展进入消纳主导的新阶段


随着国家财政补贴逐步退出,消纳利用对于新能源项目的经济性影响更加显著,成为决定新能源项目选点布局的关键因素。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制定出台,标志着新能源进入以促进消纳利用为导向的新阶段。


部分资源条件好、上网电价高的地区具备风电、光伏发电平价甚至低价上网的潜力,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新能源平价项目将实现优先发展,带动新能源在“十四五”期间全面进入无补贴平价发展阶段。预计2035年,风电、光伏装机约占总装机的32%,发电量约占15%。


03

现代能源体系赋予传统电源新定位


传统电源一直以来是支撑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在现代能源体系下,传统电源将继续发挥电力支撑基础作用,强化能源电力安全供应的托底保障作用。


水电方面,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原则,优化流域大中型水电的开发布局,严控中小型水电站开发。


煤电方面,全面推动煤电清洁化发展,进一步降低排放水平,提升煤电调峰能力,实施煤电机组耦合生物质掺烧或改造,提高燃料灵活性,探索应用碳捕捉封存等煤电清洁化技术,未来煤电主要考虑布局在鄂尔多斯、陕北、哈密、准东、陇东等基地。预计2035年,煤电装机占比下降至36%左右,发电量占比约50%左右。



04

能源格局深刻变化催生电力资源配置新格局


我国西部地区以新能源为主的综合能源基地和藏东南地区水电基地开发仍具潜力。同时,中东部地区受生态环保、能源“双控”等政策性因素影响,煤电发展空间有限,电力供应仍将持续依赖区外来电。


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应稳定西电东送,增加北电南送。按照尊重历史和市场化原则,调整存量,优化增量,逐步优化调整三峡外送、黔电外送、皖电东送等存量外送,提前谋划四川、云南水电外送接续方案。统筹优化电力、煤炭、油气等各能源品种的流向和布局,防止出现能源流与电力流的错位,避免出现“煤电倒流”,新布局一批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预计2035 年,全国电力流规模约4 亿千瓦左右。


05

能源转型推动电网成为共享经济新平台


由于经济发展的用电路径依赖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从规模效益、经济性和可靠性综合判断,大电网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骨干平台作用。


随着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以及云大物移智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共享经济将向能源电力领域拓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配电网将成为提高电力普遍服务水平,服务未来能源共享经济的基础平台。


为适应能源共享经济体系建设,电网调度运行系统需要革命性突破,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实现高效互联、数据共享、人机交互、智慧响应的智能调度系统。

(来源:电规总院,版权归原作者)

让供电更可靠,让用电更安全。
客服热线:400 8099 777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巨邦微信平台

浙江省乐清经济开发区纬十六路巨邦产业园

  • 电话:0577-62177777
  • 传真:0577-62799789
  • 网址:www.mccb.cn
  • 客服热线:400 8099 777

关于巨邦 产品中心 解决方案 服务中心 新闻资讯 人才中心

COPYRIGHT © 巨邦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24946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8202002692号 技术支持:优谷科技